骄阳似火,初心如磐。为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赋能家乡建设、服务基层,怀抱着专业素养与热血激情的建工学子,奔赴各自家乡的村镇建设现场、社区改造前沿,以“以专业之能,筑家乡之美”为信念,在实践中磨砺技能、践行担当,让假期成为衔接校园知识与家乡建设的成长桥梁。
室设2406 范子耀
个人介绍:范子耀,男,共青团员,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2406班学生

实践内容:于2025年7月14日-26日在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政府参与办公室大清扫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巡查乡村道路状况以及村民在外省务工补贴发放等活动。
实践感悟:踩着七月的蝉鸣回到家乡,这身红马甲成了最特别的归乡证。在社区服务站整理档案时,指尖拂过泛黄的低保户资料,才发现那些常被忽略的巷弄里,藏着太多需要被看见的故事。陪独居老人调试智能电视,听他们讲过去的粮票岁月,忽然懂了“陪伴”不只是陪说话,更是帮他们跟上时代的脚步。跟着网格员排查安全隐患,爬上熟悉的老楼梯,曾经觉得狭窄的楼道,此刻成了守护邻里平安的战场。当商户笑着接过我们递去的防火手册,我忽然明白,所谓家乡,不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更是需要用行动去守护的温暖共同体。30天很短,却让我触摸到了家乡的脉搏。原来最动人的奉献,是把热爱的地方变成值得爱的模样。
室设2407 张茹婷
个人介绍:张茹婷,女,共青团员,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室设2407班学生。

实践内容:2025年7月30日下午14:00-18:00在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打渔陈镇岳鲁村堤河参加台前县龙翔街道团委“河小青”巡河护河活动,帮忙打扫沿着河岸清理垃圾、观察水质。此活动旨在:保护河道生态,清理垃圾,排查污染,保障水质与行洪安全,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践感悟:张茹婷说:“这次实践让我想起课本里“生态链”的知识——原来抽象的概念就藏在眼前的细节里。人类向河流索取资源,却常常忽视它的承载极限:过度捕捞让鱼类减少,随意排污让水质恶化,岸边违建压缩了它的呼吸空间。河流的健康,从来都与人类的生活质量紧密相连。它让我懂得,保护河流不必等待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拧紧水龙头的瞬间。
室设2407田静怡
个人介绍:田静怡,女,群众,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室设2407班学生

实践内容:2025年7月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村委进行活动,参与家乡社区、村庄的公共区域清洁,比如清扫街道、清理楼道杂物、擦拭公共设施,协助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比如清理河流、池塘的垃圾,整理乱堆乱放的杂物,铲除墙面小广告等。此类活动旨在融合知识实践,服务基层治理,促进产业振兴,传承乡土文化,锤炼实干本领,厚植家国情怀,助力青春与家乡共成长。

实践感悟:田静怡说:“在这个暑假,我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参与了打扫村委院子、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服务家乡的意义。拿起扫帚清扫街道时,才发现那些平时习以为常的角落,藏着不少被忽略的垃圾——墙角的塑料袋、路边的烟头等。弯腰捡拾的过程里,看着路面一点点变干净,心里竟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以前总觉得“家乡整洁”是环卫工人的事,这次亲身体验才明白,维护环境从来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个家乡人的事。
室设2405 付李茹
个人介绍:付李茹、女、共青团员、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室内设计2405班学生。

实践内容:2025年7月,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三里庄村村委会打扫卫生,整理会议室,紧急物资仓库以及整理村委档案等活动,跟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医保政策,这些细碎的事让我读懂了乡土的温度。原来家乡的发展,藏在每双勤劳的手和每个踏实的脚步里。

实践感悟:付李茹说:“每一点新发现都在刷新我对家乡的认知 —— 它不再是记忆里的静态画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鲜活存在,既守着根,也向着光。”
返家乡社会实践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重新认识故土的门。在村委会协助整理档案时,翻到十年前的村貌照片:土坯房连成排,村口只有一间杂货铺。抬头望向窗外,如今统一规划的新民居旁,生鲜超市、快递驿站一字排开,反差里尽是时光的重量。
跟着驻村工作队入户宣传医保政策,遇到的老人不再像从前那样摆手说“不懂”,而是会拿出老花镜仔细看宣传单,还能说出 “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了” 这样的细节。如今我才发现,每一个家乡人都是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老人们对政策的关注,青年们对新事物的尝试,都在为家乡的进步注入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很深刻的意识到,每个人的成长与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我们不仅要带着知识走出去,更要怀着热爱回来,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明天添砖加瓦,让这片土地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服务基层治理,传承乡土文化,锤炼实干本领,助力青春与家乡共成长。
